Author Archive: service

 

Recently Posts

陳韋仁老師研究焦點

陳韋仁老師研究焦點

陳韋仁 The research work in my (Wei-Jen Chen’s) lab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within a phylogenetic framework to interpret organismal diversity and to understand mechanisms of evolution (see: http://wjchen.actinops.googlepages.com/). Th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in 2012 have been focused on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two cypriniform [...]

 
蕭仁傑老師研究焦點

蕭仁傑老師研究焦點

蕭仁傑 研究主題一:深海魚類的洄游生活史 我們對於深海魚類耳石的微結構和穩定性同位素進行分析,以了解深海魚類個體發育時的垂直遷移模式。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魚種有不同的垂直遷移方式(例如遷移時間與距離的變異)。

 

賀!謝志豪老師之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

賀!謝志豪老師之研究成果「Detecting Causality in Complex Ecosystems」榮登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並為通訊作者之一。 研究文章連結: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2/09/19/science.1227079.full

 

賀!林斐然老師榮獲台大教學傑出獎!

賀!林斐然老師榮獲本校傑出教師獎!

 
長江大壩截流對東海鯷魚產卵洄游可能有負面影響

長江大壩截流對東海鯷魚產卵洄游可能有負面影響

長江大壩截流對東海鯷魚產卵洄游可能有負面影響 杜貞儀、謝志豪 臺大海洋研究所         以魚類行為—物理洋流耦合模式,臺大科學家發現長江建壩後可能對東海日本鯷產卵洄游有不利影響。此研究由臺大海洋所研究生杜貞儀與謝志豪副教授主導,成果刊載於本年度漁業海洋學刊(Fisheries Oceanography)七月號。         此篇研究以魚類行為—物理洋流耦合模式模擬日本鯷於東海的產卵洄游。一般而言,在東海的日本鯷,有一個族群每年冬末春初會由東海洄游至台灣附近海域產卵,而這些卵孵化後的仔魚,便是一般統稱吻仔魚的一大部分。由於吻(魚堯)漁業是台灣重要經濟漁業,因此了解日本鯷產卵洄游的機制,對制定漁業資源管理方針將有很大幫助。         由於日本鯷成魚並不是主要的漁撈標的物種,不易由捕撈量推斷洄游時間和所經地點,所以本研究使用魚類行為—物理洋流耦合模式進行模擬。其中物理環境部分是由大氣系曾于恒副教授發展的臺灣多尺度海流模式(TaIwan Multi-scale Community Ocean Model, TIMCOM)進行模擬,藉此取得溫度、鹽度、海流速度等多項物理參數,而日本鯷洄游則是以拉氏顆粒追蹤法(Lagrangian tracer tracking),模擬在流場環境下,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並考慮魚類游泳速度及游向對移動軌跡的影響。為了模擬三峽大壩造成長江流量減少,進而對東海附近流場造成的衝擊,在研究中設計有長江淡水注入,以及無長江流量的兩組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日本鯷的產卵洄游,極可能受冬季中國沿岸流有無所影響,在無長江流量的情形下,日本鯷可能無法洄游至台灣海域附近。這是因為流量減少可能使由長江口附近沿大陸沿岸南下的中國沿岸流隨之減弱,故使日本鯷族群無法藉著沿岸流幫助洄游至南邊產卵場。這個結果也顯示,三峽大壩完工後的流量減少,可能使日本鯷成功洄游至台灣附近海域的機率降低,進而衝擊台灣的吻(魚堯)漁業。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shows the influence of Yangtze River discharge on spawning migration of Japanese Anchovy. The probability of anchovy arrival at Taiwa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under the modeling experiment without Yangtze [...]

 

恭賀孫志陸教授榮獲本校101學年度績優教研人員

恭賀 孫志陸教授榮獲本校101學年度績優教研人員!

 

公告教師服務優良獎候選人推薦辦法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海洋研究所教師服務優良獎候選人推薦辦法 民國100年3月7 日所務會議通過 100年4月28日理學院第5次院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 本辦法依據理學院教師服務優良獎候選者推薦辦法第三條訂定。 第二條 凡本所專任(含合聘與已退休)教師,除戮力於教學及研究表現優良外,並能投入校內外服務或以其學術     研究專長裨益於社會,其績效卓著,足為典範者,均得為候選者(含團隊,以下同)。 第三條 本所得於每年三月底前,分就社會服務及校內服務推薦教師各至多一人(或一團隊),送理學院進行     複選。 第四條 本所推薦教師服務優良獎候選者資料,應包含候選者教學研究概況、具體服務事蹟、推薦理由相關證     明文件。 第五條 本所教師服務優良獎推薦事宜,由本所所務委員會辦理。 第六條 本辦法經所務會議通過並報院核備後,自發布日施行。 檔案下載: 教師服務優良獎候選人推薦辦法

 
本所詹森副教授及其博士後研究員邱銘達博士之論文獲AGU選為

本所詹森副教授及其博士後研究員邱銘達博士之論文獲AGU選為"AGU Research Spotligh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是美國地球科學協會(AGU) 主辦的13個與地球科學研究相關的期刊之一,所有期刊的編輯群定期從最新出版的論文裡挑選具重要貢獻的地科研究成果並刊載於期刊網頁和協會週刊EOS。2011年即將結束之際,本校海洋研究所詹森副教授及其博士後研究員邱銘達博士主導、與海洋研究所王胄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連仁杰教授和中央大學錢樺助理教授合著的論文"Sources of baroclinic tidal energy in the Gaoping Submarine Canyon off southwestern Taiwan"獲該協會選為"焦點論文"(AGU Research Spotlight)。該論文以研究船「海研一號」的探測資料結合海洋數值模式探討高屏海域「高屏峽谷」裡強烈內波的能量來源,論文指出,從呂宋海峽來的內波在高屏峽谷外遭遇由臺灣海峽南部來的內波,透過彼此複雜的共振機制產生一股由峽谷開口向峽谷頭的強大內波能量(見附圖),強烈的內波在陡峭的峽谷地形上產生強烈的垂直混合,甚至可能將高經濟的櫻花蝦從峽谷深處推上表層海洋利於漁民捕捉。(刊登於JGR網站的報導見 http://www.agu.org/cgi-bin/highlights/highlights.cgi?action=show&doi=10.1029/2011JC007366&jc=jc ; 論文見 http://www.agu.org/pubs/crossref/2011/2011JC007366.shtml ) 高屏峽谷及附近的內波能量通量(彩色箭頭)分佈顯示高能量的內波(紅色) 自呂宋海峽和臺灣海峽南部來,匯集後形成一股內波能量由峽谷開口沿著峽谷走向而上。(郭天俠繪製) 詹森副教授(左)與邱銘達博士(右)

 
Particle-reactive radionuclides (234Th, 210Pb, 210Po) as tracers for the estimation of export produ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article-reactive radionuclides (234Th, 210Pb, 210Po) as tracers for the estimation of export produ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魏慶琳] 親顆粒的放射核種是研究化學元素在海洋中循環過程的有效工具。在所有天然放射核種中,我們利用234Th, 210Pb, 和210Po來探討南海上層水體的碳輸出通量和台灣沿岸淺水環境微量元素的移除通量。在南海的表層和深層中,經由漂浮式及錨碇式沈降顆粒收集器的施放,我們也直接地量測南海中各放射核種和微量元素的垂直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