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nowledging differences: numb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marine benthic communities along Taiwan coast

 
 

Posts Gallery

 

本研究於2019年7月發表於期刊“Ecosphere,係由臺大海洋研究所單偉彌老師以及其博士班學生林玉婷共同發表,旨在探討臺灣沿岸海域的巨型底棲生物群聚(以下簡稱群聚)的劃分、特徵以及分布。不同的群聚在面臨現今快速變遷的環境時極可能有著不同的動態,研究這些群聚能幫助我們更了解海洋生物在面對壓力時的反應。然而,目前的研究卻鮮少針對辨識不同群聚做探討。反而常常將群聚面對人為干擾時的反應簡化成由珊瑚覆蓋率高的群聚轉變為珊瑚覆蓋率低的群聚。因此,本研究使用了89條穿越線以及形態功能性分類來調查在臺灣不同海域(北區、東區和南區)和不同深度(10米和40米)的群聚。在這89條穿越線中,我們利用非監督式學習的運算(k-means clustering)辨識出了七個獨特且統計上支持的群聚,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及分布。群聚的分布狀況意味著雖然全球溫度及光度可能和群聚的大方向分布有關,但最終,地方性的環境因子也極有可能會影響群聚的狀況(如:營養鹽、沉積物、地形、生物因子…等)。總體來說,為了對於海洋沿岸生物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下的反應有更完整的認知,我們需要更加的了解臺灣多樣的群聚以及其相關的生態動態。

Reference: Lin, Y. V., and V. Denis. 2019. Acknowledging differences: numb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marine benthic communities along Taiwan coast. Ecosphere 10(7): e02803. doi:10.1002/ecs2.2803

 

Photographs of the two benthic communities (BCs). Left panel: BC1 distributes at -10 meters in the north Taiwan (photo credit: Yuting Vicky Lin). Right panel: BC2 distributes at -40 meters in the north Taiwan (photo credit: Phil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