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性有孔蟲是一種浮游動物,它的碳酸鈣殼體廣泛地應用在重建過去海洋與氣候的變化。在做此項重建工作時,主要的假設之一是無論水文如何變化,這些生物都會棲息在固定的水深。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海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Raul Tapia博士與賀詩琳助理教授與來自海洋研究所生漁組及德國的科學家共同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此研究沿著印尼外海多個站位利用浮游網在0-500公尺水深採集了大量有孔蟲樣本。數據結果顯示,一些常被用於重建的浮游性有孔蟲物種,例如Trilobatus trilobus和Globigerinoides ruber,在湧升流與非湧升流區域有著不同棲息深度,他們的棲息深度會因為有沿岸湧升流而變深。此項發現意味著古海洋紀錄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可能不僅是反映過去海洋的變化,也同時反映棲息深度的變化。
此研究最近刊登於EGU 的 Biogeosciences期刊 。
Link: https://bg.copernicus.org/articles/19/3185/2022/bg-19-3185-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