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與日本九州、愛媛大學紊流觀測成果討論會

在科技部補助的SK-III計畫下於今年5月本所與日本九州大學應力所Takeshi Matsuno、Takahiro Endoh教授,博士後Eisuke Tsutsumi、愛媛大學環境研究中心郭新宇教授等人,在宜蘭海脊上完成合作探測實驗(見https://www.oc.ntu.edu.tw/?p=18326)。10月26日在本所215會議室舉行觀測資料分析與數值模擬結果的討論會,本所詹森、楊穎堅、張明輝等教授、成大水利暨海工系陳佳琳教授及雙方研究團隊成員以外,恰巧來數學中心和本所講授海洋紊流研究的Mike Gregg (AP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亦參與成果討論會。Matsuno教授(照片1)介紹紊流儀TurboMAP所測量的紊流動能耗散率,以及由此推算出來的擴散係數和紊流效率,觀測結果量化了宜蘭海脊上強勁的黑潮在陡升地形上製造出的強烈紊流,垂直混合係數達O(10-2) m2 s-1,另也計算了紊流混合效率。Eisuke Tsutsumi以MITgcm採用ODB-200 m解析度地形建立了一個水平200 m網格、垂直層厚50 m的小區域高解析度模式,設定強勁的黑潮流過陡峭的海底地形,由模擬結果來分析不穩定波動、水躍現象、紊流、lee wave的時空尺度和產生的動力條件。張明輝教授報告宜蘭海脊上EK60聲學回聲影像、流速剖面與紊流剖面觀測資料裡所對應的邊界層分離、不穩定波動、水躍現象、紊流等現象,陳佳琳教授以數值模式模擬單、雙海脊下游不穩定波的發展,詹森教授報告宜蘭海脊以南上游黑潮裡的紊流間接和直接測量結果,以做為與宜蘭海脊上紊流強度比較的基礎。各報告主題名稱列如下:

  • Strong turbulence observed around the I-lan Ridge east of Taiwan (T. Matsuno*, E. Tsutsumi, T. Endoh, A. Sakai, S. Shimada, Yiing-Jang Yang, Sen Jan, X. Guo)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Kuroshio-topography interaction over the I-Lan ridge: A preliminary result (E. Tsutsumi, T. Endoh*, and T. Matsuno)
  • Complex flow instability and turbulence above sill in the I-Lan Ridge (Ming-Huei Chang*, Yiing Jang Yang)
  • Topography-induced shear instabilities in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Jialin Chen*)
  • Preliminary results of direct/indirect turbulence measurements in the Kuroshio south of I-Lan Ridge (Sen Jan*, Shih-hong Wang, Ming-Huei Chang, & Yiing Jang Yang)

各報告結束後,雙方隨即討論接下來的合作事項(照片2),包括合寫論文、本所送一位技術員參與11月下旬之日本鹿兒島大學實習船探測航次、參與明年1月22-24日在九州大學舉行的討論會、2019年7月在宜蘭海脊上的補充實驗等等。整體而言,會議相當有效率且有具體的合作成果,本所未來仍將全力推動此類具實質成效的國際合作。(文/詹森,2018/10/30)

照片1 左上:Takeshi Matsuno,右上:Takahiro Endoh,左中:張明輝,右中:陳佳琳;左下:詹森,右下:Mike Gregg。

 

照片2 會後未來合作事項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