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恩、沈柏源、曾鈞懋
二氧化碳的分壓(pCO2)及其海氣通量在邊緣海域呈現明顯的空間和時間變化,反映了區域環境過程的複雜交互作用。因此,掌握這些變化對於理解全球碳循環以及預測海洋在氣候變遷下的反應至關重要。
最近發表於《Marine Chemistry》的一項研究,聚焦東海黑潮流域的季節性二氧化碳通量動態,特別探討海洋暖化的影響。研究顯示,黑潮作為一個全年平均的二氧化碳吸收的匯,其年吸收量約為 1.3 mol C m−2 yr−1,低於高吸收率的東海陸棚(約 1.8 mol C m−2 yr−1)。黑潮的季節性通量主要受到溫度變化的驅動,使其在冬季成為強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匯,但在夏季則轉變為弱排放源或接近平衡的狀態。相比之下,東海陸棚的二氧化碳動態更多地受到生物和物理過程的影響。這反映了邊緣海中碳循環動態之控制機制有顯著差異,尤其是熱帶與亞熱帶的黑潮海域更容易受氣候暖化影響。
未來,持續的暖化趨勢可能破壞二氧化碳通量的季節平衡,導致跨年度的碳動態變化,進而影響邊緣海的碳儲存及移除的潛在可行性。。因此,對黑潮這類動態系統進行長期監測,對於深入理解它們在氣候變遷下的全球碳循環角色尤為重要。
分享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420324001208
S.-E. Tsao, P.-Y. Shen, C.-M. Tseng* (2024) Seasonal variation of CO2 air-sea flux and effects of warming in the Kuroshio Current of the East China Sea, Marine Chemistry, 267, 104469, https://doi.org/10.1016/j.marchem.2024.104469.
東海大陸棚(a)和黑潮(b)之間季節性平均 pCO2、CO2通量及其控制機制的概念性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