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時空解析度觀測系統南海內波研究再突破

南海北部存在有舉世聞名且波高達到100公尺以上的內波,在呂宋海峽因潮流與水下海脊作用而產生後進入南海往東沙環礁方向行進,在過去的研究已清楚了解其生成及演化,但受限於觀測資源不足,其穿越南海海盆進入東沙環礁附近海域後如何擱淺碎裂一直是個謎,此過程影響的層面包括海底沉積物型態分佈、生物生態系統平衡、珊瑚礁生長、水下聲波通訊傳遞等.為突破此一科學議題,由臺大海洋所所主導的現場觀測實驗於2019年5月展開。參與聯合研究的人員計有臺大海洋所詹森教授、楊穎堅教授、張明輝副教授、中山大學曾若玄教授、美國海軍研究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之Dr. D. Ben Reeder、美國海軍實驗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之Dr. Dong-Shan Ko、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之Dr. Kristen Davis、及Soliton Ocean Services之Dr. Steve Ramp等。團隊在東沙環礁外海以高解析度海流及水文錨碇觀測並配合船載聲納及紊流儀,內波擱淺後產生的不穩定(附圖)及紊流被成功的觀測到,這些不穩定包括切變不穩定及對流不穩定,這些不穩定產生的紊流強度達到一般海洋環境的1萬倍,張明輝老師進行一系列分析後將成果投稿到Nature系列子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已於今年1月22日刊出,並獲該期刊官網封面highlight.

 

詳見:

https://www.nature.com/commsenv/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0-00083-6

 

On Ke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