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大學者領導的國內及日本團隊獲得了”生態學研究”期刊第十八屆優秀論文獎,該團隊並將於2018年11月在臺南成功大學籌辦第六屆的臺灣-日本生態學研討會

Fei-Tsui Reservoir (FTR) and the simulate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epth profile of 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MOB).

 

為了釐清甲烷氧化菌的垂直分層如何促進水域生態系的表層-底層耦合作用,臺灣方面由臺大海洋所三木健教授、謝志豪教授、中研院夏復國研究員、中研院TIGP學程的研究生何珮綺、張俊偉;日本方面由京都大學、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北海道大學、山口大學、秋田縣立大學的學者們,共同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模型。這個新的模型在2017年12月被發表在”生態學研究”期刊上。此研究結合了翡翠水庫的長期觀測資料與生態系統的理論模擬方法,榮獲該期刊第18屆的優秀論文獎。得獎訊息已公布在期刊網頁上(link1),論文亦供公開取閱(link2)。

越來越多證據指出淡水系統的甲烷釋出可能影響全球的甲烷通量。然而,這類的淡水研究多侷限在極區、副極區以及溫帶地區,而在熱帶與副熱帶的相關研究也多只關注淺水湖泊。因此,這個在翡翠水庫的研究不僅填補了過去研究熱帶地區深水湖泊的不足,也釐清了長時間的年間氣候變異(例如颱風強度)對於底層甲烷生成與分解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也證實了甲烷氧化菌的多樣性會促進底層甲烷的氧化,進而減少了這些從底層生成的甲烷最終自表層釋出的通量。在此同時,我們所發現的長期年間氣候變異對於甲烷生成與分解的科學證據,也給予了對於研究湖泊如何反應全球氣候暖化有著相當重要的啟發。

本篇文章為第五屆臺灣-日本生態學研討會發表在”生態學研究”期刊特刊的一部分。謝志豪教授與三木健教授自2008年起,便負責籌辦了臺灣-日本生態學研討會,直至今日已持續了近十年的時間。這個研討會的目的包括了促進臺灣與日本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並且鼓勵學生及科學家參與、交流、討論許多在21世紀當代的重要生態及環境議題。這樣的研討會曾於2008、2009年在臺灣大學舉辦;2012年在北海道大學舉辦;2014年在東華大學舉辦;2016年在京都龍谷大學舉辦。而在今年,臺灣的生態學家也將在11月22-26日於臺南成功大學再次籌辦臺灣-日本生態學研討會(詳見會議網站link3)。

Reference:

“Integrating isotopic, microbial, and modeling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methane dynamics in a frequently disturbed deep reservoir in Taiwan.”

Masayuki Itoh, Hisaya Kojima, Pei-Chi Ho, Chun-Wei Chang, Tzong-Yueh Chen, Silver Sung-Yun Hsiao, Yuki Kobayashi, Megumi Fujibayashi, Shih-Ji Kao, Chih-hao Hsieh, Manabu Fukui, Noboru Okuda, Takeshi Miki*, Fuh-Kwo Shiah*. Ecological Research 32: 861-871.

“Establishment of an ecological research network involving Taiwan and Japan: develop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phenomena unique to East Asia”

Masahiro Nakamura, Chih-hao Hsieh, Takeshi Miki, Michio Kondoh. Ecological Research 32 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