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I計畫觀測與模擬雙管齊下探索渦旋與黑潮交互作用

黑潮(Kuroshio)是北太平洋西方邊界的一支北向強流,挾帶巨量的水體、熱能、鹽份、懸浮質等經過臺灣東側,沿著東海大陸斜坡一路到日本東南方,深深影響沿途的海域環境、漁業資源、天氣、氣候等等,因此研究黑潮、了解黑潮變動的物理機制進而提昇數值預報準確度,自有其不同層面應用的重要性。科技部自2012年8月起支助學界黑潮探測整合計畫OKTV (2012-2015),歷經SK-II計畫(2015-2017),目前己推展到SK-III計畫(2017-2019),觀測成果豐碩。從與Dr. Magdalena Andres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錨碇PIES (Pressure sensor-equipped inverted echo sounder)觀測結果為基礎,詹森老師以數值模式透過精心設計的數值實驗,仔細探討海洋中尺度渦旋碰到黑潮後彼此的直接互相影響與間接效應,與合作夥伴Dr. Vigan Mensah、Dr. Magdalena Andres、本所張明輝、楊穎堅老師量化了直接交互作用的動力機制及流場結構、海平面高度、斜壓場、外觀形狀的變動先後時序,也明確說明渦旋撞擊黑潮前引起黑潮在呂宋海峽發生渦旋脫離的現象,及撞擊後在臺灣東北部海域引起的黑潮入侵東海大陸棚的過程(Fig. 2),研究結果也點出黑潮與渦旋交互作用下的結果不一而同,與碰撞緯度、渦旋的強度和順時或反順時旋轉均有關係。這項成果發表於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的海洋學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Jan, S., Mensah, V., Andres, M., Chang, M.-H., & Yang, Y. J. (2017). Eddy-Kuroshio interactions: Local and remote effec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122. https://doi.org/10.1002/2017JC013476. 全文見鏈結。(撰稿:詹森,2017/12/13)

 

Fig. 1 數值模擬海洋中尺度渦旋碰撞黑潮的過程:(a)氣旋式渦旋,(b)反氣旋式渦旋。

Fig. 2氣旋與反氣旋渦旋撞擊黑潮引起的直接交互作用(左),及旋撞前引起黑潮在呂宋海峽發生渦旋脫離的現象,及撞擊後在臺灣東北部海域引起的黑潮入侵東海大陸棚的過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