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鮪類及似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旗魚工作小組會議(ISC BILLWG) 1月30日至2月3日於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舉行,本次工作小組會議由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及漁業署協助辦理,吸引來自美國、日本及臺灣等1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共同討論旗魚保育及資源永續利用相關議題,並提出建議方案。今年度旗魚工作小組會議目的,在於改善太平洋旗魚類生活史資訊,洄游路徑,族群基因結構、空間分布動態、漁業統計分析方法,並規劃太平洋旗魚類生物學研究國際合作採樣計畫,未來工作計畫及資源評估時程。
ISC旗魚工作小組副主席 張以杰助理教授指出,旗魚位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在海洋生態系平衡扮演重要角色,亦是台灣遠洋及沿近海漁業重要魚類資源。在漁業署的支持下,本所籌辦這次旗魚工作小組會議,希望藉由國際間相關專家學者與會研議討論,會議成果除了有利於旗魚的保育及資源的永續利用之外,也對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亦有重大作用。
北太平洋鮪類及類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成立於1995年,創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強化北太平洋鮪旗魚類的科學研究與養護與合理利用的合作,臺灣在2002年正式成為會員。目前委員會共有5個工作小組,分別就統計、北方黑鮪、劍旗魚、旗魚及混獲議題交換科學資料、進行資源評估與推動各項工作,目前共有美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韓國、中國和臺灣等7個會員國。本次旗魚工作小組會議結果與工作報告將提交至委員會。
照片與會學者包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Jon Brodziak,Joseph O’Malley,Michelle Sculley,Michael Kinney;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研究教育機構西海區水產研究所 下瀬環;國際水產資源研究所 井嶋浩貴,倉島陽;日本三重大學 金岩稔,金岩美幸;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江偉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孫志陸,魯謹萍;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劉弘一;本所 張以杰,許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