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Seaglider團隊首次獨力操控完成2個月之黑潮探測

本所及貴儀中心Seaglider團隊於2018年11月4日在臺東成功外海下於水下滑翔觀測儀SG648(見報導「大自然的流體力學實驗場」https://www.oc.ntu.edu.tw/?p=19053),經過兩個多月的翱翔大海,蒐集了396個下沈-上升的鹽溫深(CTD)、溶氧(DO)、螢光(fluorescence,695 nm)、背散射(backscatter,532 nm和700 nm)剖面資料,最後導引到蘇澳近海,於2019年1月10日清晨由南方澳海釣船協助收回SG648(照片1)。這次Seaglider探測航次從佈放、任務控制、操控Seaglider到收回全由本所團隊一手包辦。為配合探測任務,由學門資料庫技術員開發出受密碼管制的管理者(畫面1)和操控者介面,例如每次下潛和上浮之後Seaglider傳回之14組姿態參數圖形展示介面(畫面2),另外也展示12組姿態參數及各探針觀測等資料,成功地輔助任務完成。目前所有資料正在校驗中,觀測結果對深入了解臺灣東方黑潮變動受中尺度渦旋的影響相當有幫助。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的Seaglider SG628首航觀測結果亦已完成部分分析並撰寫成稿,將於近期投稿。(文/詹森,2019/1/30)

 

照片1  2019年1月10日在蘇澳近海由海釣船收回Seaglider SG648

畫面1 Seaglider任務管理者介面,可在畫面上參考如海面高度、地轉流、Seaglider觀測所得之即時水文和流速流向資料、溫鹽散布圖等資訊

 


畫面2 Seaglider管理者與操控者使用之14組姿態參數圖形展示介面

畫面3 Seaglider姿態參數及各探針觀測等12組資料監控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