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研究生參與美國船Roger Revelle探測

本所研究生搭乘美國R/V Roger Revelle研究船參與SK-II (Study of the Kuroshio – II) 計畫聯合探測作業的RR1705航次,已於3/20順利結束為期18天的海上研究,並返回高雄港。SK-II計畫是我方為科技部資助、延續黑潮通量變化探測整合計畫 (Observations of the Kuroshio Transport and Variability, OKTV) 的黑潮研究整合計畫 (2),以及美方由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ONR) )支助的”Taiwan 2017″計畫。

 

R/V Roger Revelle在SK-II聯合探測作業中,共有兩個航次,分別為2/15-3/1的RR1704,以及3/3-3/20的RR1705。其中海洋所共有十位同學參與RR1705航次,由Luc Rainville博士(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PL-UW)擔任領隊,共同參與的還有APL-UW的技術員和博士生,與同樣執行ONR研究計畫、來自University of Miami 的Dr. Hans C. Graber以及他的三位博士生。另外,海洋所也由詹森和張明輝老師擔任領隊,分別於2/17-23以海研一號在臺灣西南方海域及3/3-7以海研三號在綠島周邊海域進行聯合探測。

 

RR1705航次主要在恆春至鵝鑾鼻南方的呂宋海峽海域。黑潮支流在此有著複雜的次中尺度過程(submesoscale process),來自南海與太平洋等不同水團層疊交錯,冷暖水交匯時,便形成不斷變化的鋒面。為了捕捉鋒面動態並了解其特性,本航次採用航行溫鹽深儀(underway CTD, uCTD)收集沿航線之溫度、鹽度以及深度資料,快速取得水文剖面。更進一步在鋒面內施放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研發的浮動式探測平台Wirewalker,取得鋒面沿線溫度、鹽度、流速、溶氧等資料。施放時Wirewalker需吊掛在浮球下方,波浪通過的能量將Wirewalker向下推動,並藉著棘輪裝置使其單向移動,到達施放纜繩底部(200公尺)後,再藉由自身浮力上浮,如此不斷往復,即可透過酬載儀器對漂浮沿線表層海水溫鹽度與流速等進行探測。Wirewalker探測資料初步顯示黑潮支流在表層的複雜過程,而除了Wirewalker外,本航次也在巴士海峽附近進行兩次水下滑翔觀測儀(seaglider)施放與回收作業。

 

在RR1705航次結束後,R/V Roger Revelle於3/23離開高雄港,進行下一個西太平洋研究航次,隨後將返回美國。(撰稿: 杜貞儀,2017/3/30)

 

Wirewalker施放(拍攝:薛成皓)

本所研究生莊博亘、謝佳穎、張凱富與APL-UW Luc Rainville博士(左二)進行uCTD回收(拍攝:杜貞儀)

R/V Roger Revelle船長Chris Curl介紹駕駛台各項航行與安全設備(拍攝:杜貞儀)

On Ke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