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高層青睞的南向行動-南海孤立內波國際實驗100%完工

 
 

Posts Gallery

 

「看碧波高壯,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既是男兒當自強」,這是海洋所國際合作現況的寫照。

2017年底海洋學界呼應政府新南向政策下,擘繪布建南海海洋研究平臺的藍圖,包裹數個全球關注的海洋科學議題,期吸引南向國家參與。2018年中此計畫無消無息嘎然而止,知情者無一願意透露內情,都推說是科技部層鋒敲定的。

國際合作實驗起碼都一年前談定。當年談妥的南海孤立內波國際實驗,就是在這窘境底下,大夥硬著頭皮湊出家當,包括大ADCP×2、小ADCP×3、PIES×2、Seaglider×1、SBE39×N、SBE56×N、OBTP×1、MAVS×2、VMP250×1等等,加上從UC Irvine、NPS、Soliton Ocean Services帶來的儀器,利用左支右絀喬來的研究船航次,在今年5月正式按鈕啟動南海孤立波實驗(見「東沙環礁東邊海域的內孤立波國際聯合實驗」http://www.oc.ntu.edu.tw/?p=19712)。經過1個月的觀測,上週由楊穎堅和張明輝老師分別帶隊海研三號和海研二號回收所有錨碇和自主觀測儀器,期間東沙「環礁六號」船曾鼎力協助拖回其中一組已釋放但延遲脱勾的海底錨碇海流儀到東沙,然因「環礁六號」船長的無知與固執,未等本所儀器專家到場即硬拖儀器上岸,導致大ADCP外殼上下艙蓋O型環嚴重破損、進水而整支報廢(圖1),損失超過250萬!整個回收行動在張明輝老師指揮海研二號於花蓮外海黑潮主軸上收起Seaglider結束(圖2),所有投入觀測的儀器史無前例地100%完收!

這些寶貴的資料恐得花2-3年才分析得完,幫助學界揭露小尺度擾動在大洋環流裡扮演的角色,助改善氣候變遷模擬的合理及適用性,幾篇高品質的論文亦指日可期。另方面,科技部自然司也已洞悉南海科學研究與其背後既存國際合作的重要,開始有所行動在研究補助上義理相挺!

端出具體成績,才是獲取他人信賴與支持的良方,膨風吹噓無濟於事!與本所同仁共勉。(圖/文 詹森 2019/6/30)

圖1遭拖壞以致報廢的大ADCP,外架被拖得嚴重變形。(照片: 東沙海巡提供)

圖2 2019/6/28海研二號於花蓮外海黑潮上收起Seaglider。(照片: 張明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