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貴重儀器使用中心海洋探勘組

 

中心簡介

⊕沿革


  民國72年行政院國科會有鑒於國內海洋學門研究及教學之需要,編列2億5仟萬元經費,委託挪威位於柏根(Bergen)的米蘭造船廠負責,自民國72年7月1日開始建造一艘800噸級之海洋研究船「海研一號」,73年7月31日建造完成下水,同年9月15日完工並進行相關交接程序。民國74年1月24日返抵國門交由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統籌營運管理,嗣後再加裝部分探測儀器後於當年4月正式開始執行海洋研究作業。為配合各項海洋研究所使用各種不同精密貴重儀器的管理、維護及有效率購置海洋觀測科儀設備,國科會於民國75年3月1日成立「海研一號貴重儀器使用中心」,將海研一號上之研究儀器設備納入該中心,負責貴重儀器的購置、保養、校正等維護工作,並提供操作技術的諮詢服務。民國83年「海研二號」、「海研三號」研究船陸續加入服役,乃將「海研一號貴儀中心」更名為「海洋研究船貴重儀器使用中心」,並於民國85年納入台灣大學理學院,更名為「貴重儀器中心海洋探勘組」(簡稱「貴儀中心海探組」),服務對象擴大到海研二、三號,並開放全國海洋研究學者申請技術人力支援。自民國100年起,為加強海洋科學與技術的連結,貴儀中心海探組開始聘請諮詢教授數名,落實以科學帶領技術發展。貴儀海探組也正式由單純的技術服務、儀器養護轉型為自主研發及設備整合,將海洋科學及海上探測推向新的里程碑。國科會已於民國103年3月升格為科技部,貴儀中心之正式名稱未受影響,仍為「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貴重儀器使用中心-海洋探勘組」,主要研究及辦公室位於本校全球變遷中心一樓,為科技部資助全國海洋研究的一個服務中心,其名稱及隸屬單位雖曾有數度變遷,然而以服務及支援我國海洋科學之研究及創新為目標的本質並未變化,主要任務為:
  ■負責保持研究船上現有儀器設備之最佳狀態。
  ■提昇各項裝備之妥善率。
  ■提供科技部新購儀器建議。
  ■引進新式觀測技術以及更新研究裝備。
  ■精進觀測技術,協助、支援研究計畫。
  ■自行開發、整合儀器設備,將研究人員的構想實體化。
  過去以來,本中心服務對象為科技部各項研究計畫之海上以及陸上作業技術支援,服務地點不限於海研一號,國內其他研究船,例如海研二號,海研三號,勵進號也是本中心的支援對象,本國研究人員需要在外國研究船進行探測工作,經向本中心申請通過後,本中心亦可提供技術員協助或是提供儀器設備支援。為幫助各界了解本中心之實際運作情形,自民國88年起,國內研究人員均可透過網路連線在中心網站網頁(http://ntuio.oc.ntu.edu.tw)直接申請各類服務,該網頁亦詳列出本中心現有儀器之狀況等資訊以供查詢。

⊕現狀


  目前本中心主要之服務人力有技術員十名與行政人員一名,另外,臺大海洋所為協助本中心之業務順利發展,支援貴儀技術師2名協助中心之技術發展、負責本中心與新海研一號之作業協調及督導技術人員,共同參與中心之技術服務工作。本中心歷經30多年的發展,培育出一群非常專業且敬業的技術團隊,其服務範圍與項目也逐漸擴大,所使用的設備也持續增加。為了使本中心的運作制度化,公開且透明,臺灣大學訂定相關管理與運作辦法,包括【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貴重儀器中心設置辦法】,【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貴重儀器中心運作管理要點】,【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貴重儀器中心海洋探勘組技術人員聘任及升等辦法】,舉凡人員聘用,管理與升遷皆有明確依據。此外,本中心的服務制度亦有明確且公開透明的規範及申請程序,例如【儀器借據】,【人員及設備支援申請】等,皆可在本中心的網頁(http://ntuio.oc.ntu.edu.tw/)下載使用。目前本中心列管的儀器設備依功能屬性,約可分為20大項,各項儀器的功能特性,規格介紹與使用方法皆清楚地在本中心網頁陳列,並且各項重要儀器的標準作業流程皆由技術員編輯成詳盡的技術手冊,公布在本中心網頁。
本中心之運作方式是由主持人(現為所長謝志豪教授)徵詢海洋所相關教授選派適當人選擔任各領域諮詢教授,目前共同主持人為張明輝副教授;目前諮詢教授分別為:黃千芬(海洋物理)、許鶴瀚(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 、魏慶琳(海洋化學)、及陳韋仁(海洋生物與漁業);日常事務,例如技術員任務派遣及工作調派等,則由共同主持人張明輝教授、技術師邱協棟先生與技術員組長謝祥志先生負責處理。各諮詢教授平日負責督導中心技術員之技術服務工作,提供技術諮詢與問題解答,並於業務諮詢會議中提供發展方向建言,每年需為所督導之技術員做初步考核,報請主持人核定。

⊕未來


  隨著科技部自2016年來執行海研一、二、三號研究船汰舊換新計畫,三艘新建研究船陸續取代已使用35年的海研一號與使用25年的海研二、三號,投入國家海洋研究船隊的探測工作,臺灣海洋學界也將邁入一個與國際海洋研究接軌的新紀元。因此在未來3−5年內將是各研究船彼此分工,發展各自探測技術,帶領臺灣海洋科學研究及研究團隊與國際主流海洋研究競合,並引領研究方向的關鍵期。貴儀中心歷經過去海研一號研究船時期的海上探測世代,經30多年來的發展,與臺大海洋所30多位教師及海洋學門資料庫技術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具備(1)堅強的海洋科學研究實力、(2)嫻熟的海上探測作業技術、(3)自主研發儀器之能力、(4)豐富的國際合作探測經驗與(4)強烈的學習及引進國際新穎探測技術意願.從科學目的、學校特色和與國際相關研究領域之連結這三方面來綜合評估,新海研1號貴儀中心的特色功能或探測方向整體規劃,將以「從遙測大氣結構到採取海床岩心」為主軸持續精進,以(1) 船載大氣海洋觀測雷達安裝及維護、(2) 觀測儀器系統客製化及設計發展及(3) 水下自主及遙控觀測載具操控及維護為中長程發展目標.

*詳細資訊請前往貴儀中心海洋探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