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群聚功能性的新研究方法–利用珊瑚株型態探討珊瑚群聚的生態功能角色

 
 

Posts Gallery

 

珊瑚礁組成在生態系統的過程及珊瑚礁的回復力研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珊瑚的型態群聚及豐度常被用來與功能性的組成作比較。然而,目前對於珊瑚礁的研究僅有描述性及質性方面,並不足以說明珊瑚礁群聚對生態系統的變化有何影響。為填補這個知識的缺口,臺大海洋所生物組單偉彌老師帶領其研究團隊提出量化的方法,利用簡單的性狀,如:珊瑚株的型態,來分析珊瑚礁群聚的生態功能多樣性 (生物體在群聚和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範圍 ) ,亦即可以直接由野外調查的數據獲得需要的資訊。研究團隊利用此方法重新分析1983年 Tikus島 (印尼) 發生的珊瑚白化事件調查數據,發現珊瑚礁群聚的功能在擾動後的五年會回復,並且伴隨著形態群體物種數減少 (功能冗餘性) 以及單一物種群體的增加 (功能脆弱性)。物種的減少顯示珊瑚礁群聚整體功能性的侵蝕,且意味著珊瑚礁棲息地可能在重複或協同擾動的作用下受到強烈的危害。單偉彌老師與其研究團隊的研究主題‘藉由珊瑚株的形態特徵找出珊瑚群聚結構複雜度的功能性’已經發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此方法的普及將可促使多面向的了解珊瑚礁的退化情況及功能的恢復程度,另外,對珊瑚以外的底棲生物的了解也將可進一步幫助我們釐清珊瑚礁的生態角色及可預期在日益增加的擾動下珊瑚群聚的變化。

Reference:
Denis V*, Ribas-Deulofeu L, Sturaro N, Kuo CY, Chen CA (2017)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of coral assemblages based on colony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cientific Reports 7:9849
*Email: vianney.denis@gmail.com

圖1 : 西元1981至1988年印尼Tikus島的功能多樣性變化